2)第两百九十八章 以德导行_宋时风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苏轼的成就,几乎是全方位的,诗词歌赋,琴棋书画,样样出众。当年欧阳修若不是错认苏轼为他弟子曾巩,苏轼就是嘉佑二年的状元了。

  当初,欧阳修为朝廷选材,不拘一格,曾经判断,在文学成就上能与苏轼相提并论的,只有李清臣了。

  但李清臣并不热衷于琴棋书画,诗词这些,后世知道他的并不多,远不如苏轼。

  李清臣微微一笑,道:“臣不如东坡。”

  赵煦看着他,笑着点头,道:“能坦然说出这样的话来,卿家心胸,令朕佩服。”

  沈括比李清臣,苏轼要大一些,才华或许稍逊,却也是大才,听着不自觉摸着胡须,道:“官家,臣认为,诗词歌赋这些终究是小道,苏东坡性格执拗,不撞南墙不回头,怕是只能寄情于山水了。”

  苏轼是当今文坛大家,在文道昌盛的大宋,自有无数人相望。偏偏他又不容于‘新旧’两党,谁执政都不会放过他。

  历史上的苏轼,被远放到詹州,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,最偏远之地,那是朝廷对朝臣最严厉的处罚了。

  很显然,沈括也不大喜欢苏轼。

  赵煦对苏轼很欣赏,但就是在文学方面,放到朝廷,苏轼还是‘旧党’,是他变法的顽固阻碍。

  赵煦刚要再说,就看到苏颂拄着拐走过来,顿时一怔,停住脚步。

  这位老大人,在大街上来堵他是为了什么?

  “臣见过官家。”苏颂来到近前,躬身行礼。

  李清臣,沈括等人当即倾身,以示对宰相的尊重。

  赵煦摆了摆手,看着苏颂笑道:“外面就无须多礼了,苏卿家来这里找朕,是出了什么事情吗?”

  苏颂稍稍沉吟,看向李清臣与沈括。

  赵煦有些会意,顿了下,转身与李清臣,沈括道:“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,二位卿家先去,你们是大小主考,好好准备一番。”

  李清臣对苏颂有些警惕,沈括倒是还好,两人听着赵煦的话,抬手道:“是,臣等告退。”

  等两人走了,赵煦迈步向前,瞥着苏颂,道:“苏卿家,这是要说什么?”

  苏颂拄着拐,见赵煦刻意放慢脚步,微笑着道:“还是开封府试点的事。”

  赵煦当即想到了苏颂的姻亲李家,不由笑着道:“李家那边,开封府与蔡相公都与朕打过招呼,不是刻意针对卿家,是丈量土地时候发现的。那李家仗势欺人,殴伤人命,侵占民田,不是一天两天了……以往各级衙门置若罔闻,苏卿家,这是找朕求情?”

  苏颂跟在赵煦身侧,慢慢走着,笑容缓缓收敛,道:“这些事情,蔡卞与臣说过,臣并不是来求情的,臣是担心,这般下去,不止是臣,怕是章惇等人,也要被牵连进去。”

  赵煦唔了一声,神情有些感慨。

  ‘开封府试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ba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